-
3
0
人气:1126
发表于2004-11-09 00:04
-
汉坑出的,径27.4mm,厚4.5mm,两面无文。
4
0
人气:912
发表于2004-10-21 03:49
-
12
0
人气:1619
发表于2004-10-21 03:37
-
5
0
人气:857
发表于2004-10-15 00:23
-
好!过段时间换件衣服再来见大家!拜拜......
[s:07][s:07][s:07][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-10-10 21:45:20编辑过]
7
0
人气:1342
发表于2004-10-11 01:24
-
生坑上美,不破不翘,径24.5mm,厚1.5mm。
1
0
人气:536
发表于2004-09-28 23:32
-
此币在刘森《中国铁钱》一书中仅有文字介绍,华谱也做了少量文字说明,无图。此币也是五金斋主多年藏品,极为罕见。
此币原为生坑,略做清理,不破不翘无补,形制规整,文字精美。径24.3mm,厚1.9mm,穿径5.7mm,重3.3克。
3
0
人气:765
发表于2004-09-28 20:37
-
蜀五铢又称刘备五铢,据考证背有阴刻记数代表炉别标志,其中记阴刻二十以上非常难找,尤其是阴刻“二十九”、“三十一”仅发现数枚。此全套是五金斋主多年藏品,为了支持这次成都泉友聚会,忍痛割爱。
全套共31枚,生坑美品,个个精美,非常难得。
0
0
人气:679
发表于2004-09-28 20:21
-
生坑美品,不破不翘,背穿左有阴刻记数“五”,径17.4mm,厚1.0mm。
0
0
人气:419
发表于2004-09-27 01:05
-
大宋元宝背“利州行使”铁母:老生坑上品无破裂。背“利”者,指南宋景德二年始置利州绍兴监所铸币,今在四川省广元境内。大宋元宝,铸于宝庆元年(1225)七月至三年(1227)之间,铁母极罕见。
0
0
人气:645
发表于2004-09-24 08:33
-
红铜质,钱文端庄大气而不同于常品,诸谱无载。径39.2mm,厚2.7mm。
0
0
人气:565
发表于2004-09-24 07:58
-
宾馆外景 (安全舒适)
20
0
人气:2780
发表于2004-09-22 20:20
-
19世纪80年代末,随着西方近代制币工艺的引入,宝川局也顺应形势,效仿宝泉.宝源.宝广.宝津.宝武等局,以机制代替范铸,制造方孔钱。面额仍为最基本的货币单位“文”,以“串”记数,主要用于找零使用。这种机制小平钱一般直径为2.3厘米,穿径0.55厘米,面为楷书“光绪通宝”,背为满文“宝川”,黄铜质。从...
4
0
人气:1291
发表于2004-09-16 06:20
-
(1)径22.9mm,厚1.8mm。
(2)径22.4mm,厚1.9mm。
1
0
人气:790
发表于2004-09-16 02:07
-
3
0
人气:681
发表于2004-09-16 01:58
-
0
0
人气:528
发表于2004-09-16 01:44
-
3
0
人气:739
发表于2004-09-16 01:40
-
背利者,指南宋四川绍兴监,今在四川广元一带。景德二年置,绍兴十五年七月复置,称绍兴监。岁铸额10万贯,绍兴三十一年6万贯;二十二年并铸折二钱,后铸折三钱;淳熙十五年3.45万贯;嘉定元年铸当五大钱。南宋年间四川行用铁钱,各钱监所用铸铁钱之铁母却罕有出土,估计和当时的管理有关。[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...
0
0
人气:693
发表于2004-09-16 01:08
-
[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-9-15 17:15:28编辑过]
4
0
人气:537
发表于2004-09-16 01:00
-
乾元重宝背瑞雀及祥云的多种版式现多出于四川,此类币以其独特精美的图案而深受泉友喜爱。这里面还有一个典故:唐“安史之乱”,皇帝避难于四川。当时的四川钱监为表示对远道而来的天子的敬意,特地铸了一批背有祥云或瑞鸟的钱币。祥云瑞鸟在当时代表着吉祥之意,故这类币也带有纪念性质。
星转斗移,原汁原味的乾元重宝背...
4
0
人气:1200
发表于2004-09-15 23:22